close

從王偉忠興起的『再見,忠貞二村』、『寶島一村』、『光陰的故事』
眷村的話題再次被大伙拿出來討論
還是覺得台灣的融合很有趣:除了福佬、客家、原民外
還有當年隨軍隊來台的外省籍
高中時候聽到的『那一夜,來說相聲』對眷村的描述最傳神
村中有一個小圍牆,圍牆北邊住著人都養羊
南邊一些也有一條水溝 水溝北邊的人們較高大,喜歡麵食
南邊的個子較小,喜歡飯
眷村裡因為口音造成的雞同鴨講,永遠會被我們拿出來笑一笑
這陣子台北牛肉麵節剛結束,忽然間發現牛肉麵並不是日領時代就有
台灣人因為務農,為感恩不吃牛肉
是許多老兵因為想家,把家鄉菜變出來,成了台北滿街牛肉麵的盛況
或許每天接觸很習以為常
但大家可否想過 有哪一地方可以像小小的台灣
同時吃到川菜、江浙菜、北方菜、粵菜等四大菜系

老兵的故事也是很多戲劇、電影的題材,
一個時代動盪造成的現象
一群人少小離家,原以為兩三年就可以反攻回去
天曉得這一別就是五六十年
孤身在台灣,舉目無親,因時空因素家回不得了
那種對家鄉的思念,那種想回家的心情
其實都被壓在心中的最底層
老夫少妻小子,也是那個年代很普遍存在的現象
族群、語言、價值觀、身份地位等種種的差異,演化很多很多的磨擦
等到民國76年開放大陸探親,40多年後終於回家了
物換星移,人事全非、思念的雙親不在了
甚至發現在大陸:親人說你是台灣回來的姑爺
在台灣卻又是1949年後來台的外省人士
我的家在哪?我的歸屬在哪?這些聲音就此迴盪在老兵的內心深處

ㄚ凱也是一個遊子,家鄉玉井,離鄉背『井』這成語是ㄚ凱最好的用詞
算一算ㄚ凱當遊子的日子都已是在家的時間一倍半囉
永遠記得班上其他同學回家都有熱騰騰的晚飯等著,
ㄚ凱回家面對卻是一個空蕩的房間
雖然台灣很小,但兩地間的文化差異,ㄚ凱到現在都還在經歷。
同樣是台語,各地的口音說法各有不同,
以前還會來個大比較大整理,同樣的東西各地會有怎樣不同的講法
不過現在早就忘了我們怎麼說,他們又怎麼說,
甚至幾句常聽到的客家話也敢隨便掛在嘴邊,
或者沒事學原住民樂觀的口吻說話。

台灣很小,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That is Taiwan.
c'est Formo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kay27 的頭像
    akay27

    三號公路300里外

    akay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