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偉忠興起的『再見,忠貞二村』、『寶島一村』、『光陰的故事』
眷村的話題再次被大伙拿出來討論
還是覺得台灣的融合很有趣:除了福佬、客家、原民外
還有當年隨軍隊來台的外省籍
高中時候聽到的『那一夜,來說相聲』對眷村的描述最傳神
村中有一個小圍牆,圍牆北邊住著人都養羊
南邊一些也有一條水溝 水溝北邊的人們較高大,喜歡麵食
南邊的個子較小,喜歡飯
眷村裡因為口音造成的雞同鴨講,永遠會被我們拿出來笑一笑
這陣子台北牛肉麵節剛結束,忽然間發現牛肉麵並不是日領時代就有
台灣人因為務農,為感恩不吃牛肉
是許多老兵因為想家,把家鄉菜變出來,成了台北滿街牛肉麵的盛況
或許每天接觸很習以為常
但大家可否想過 有哪一地方可以像小小的台灣
同時吃到川菜、江浙菜、北方菜、粵菜等四大菜系

老兵的故事也是很多戲劇、電影的題材,
一個時代動盪造成的現象
一群人少小離家,原以為兩三年就可以反攻回去
天曉得這一別就是五六十年
孤身在台灣,舉目無親,因時空因素家回不得了
那種對家鄉的思念,那種想回家的心情
其實都被壓在心中的最底層
老夫少妻小子,也是那個年代很普遍存在的現象
族群、語言、價值觀、身份地位等種種的差異,演化很多很多的磨擦
等到民國76年開放大陸探親,40多年後終於回家了
物換星移,人事全非、思念的雙親不在了
甚至發現在大陸:親人說你是台灣回來的姑爺
在台灣卻又是1949年後來台的外省人士
我的家在哪?我的歸屬在哪?這些聲音就此迴盪在老兵的內心深處

ㄚ凱也是一個遊子,家鄉玉井,離鄉背『井』這成語是ㄚ凱最好的用詞
算一算ㄚ凱當遊子的日子都已是在家的時間一倍半囉
永遠記得班上其他同學回家都有熱騰騰的晚飯等著,
ㄚ凱回家面對卻是一個空蕩的房間
雖然台灣很小,但兩地間的文化差異,ㄚ凱到現在都還在經歷。
同樣是台語,各地的口音說法各有不同,
以前還會來個大比較大整理,同樣的東西各地會有怎樣不同的講法
不過現在早就忘了我們怎麼說,他們又怎麼說,
甚至幾句常聽到的客家話也敢隨便掛在嘴邊,
或者沒事學原住民樂觀的口吻說話。

台灣很小,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That is Taiwan.
c'est Formo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ay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